新作坊

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

瀏覽人次: 2492

文章分享:


學習圈下的共識:成大人社實踐的眾志成城

作者 / 施聖文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(首圖說明:台南市銀同社區小公園的廢棄物裝置藝術

文/施聖文

圖/施聖文

人社實踐作為整合型的學術研究,在共識與論述上都必須更多的耐心與充分的討論。一旦涉及實踐的面向,複雜度又需乘以數倍。基於此,必須更具企圖與方法來逐步完成。

另一方面,成大對於計畫可說是不餘遺力的支持。無論是在經費、空間、人力以及參與面的廣度,都展現了對於台灣當前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之間的關懷。參與計畫的老師除了在不同的專業領域上表現傑出外,對於目前台灣社會所衍生出的各種問題,都有不同的實踐經驗。如何付諸到成大所欲的對象上,如何跨越專業則又是另一番景象。

 

成大好夥伴:嶺南、公舘、銀同、松安四社區

目前成大計畫執行的對象,主要針對四種不同類型的社區,第一是台南市北部東山區的嶺南社區,以龍眼、柳丁等農產為主的農業社區。該社區曾於十年前針對興建垃圾掩埋場,投身長達十年的抗爭,並於2010年獲得勝訴。如今社區又應該往什麼方向走,則是考驗著社區與成大團隊彼此的共識與信任。

第二是台南市南部的左鎮區的公舘社區,是岡林、二寮、草山三個里組合而成的一個典型農業社區。社區居民為西拉雅族及閩南族群為主,族群發展過程的文史故事,以及附近風景與生態景觀豐富,緊鄰著名風景區「草山月世界」。目前社區主要多為高齡者,在偏遠山區中包含醫療健康、交通運輸等,都面臨不同程度的問題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台南市左鎮區公舘社區入口意象

三是位於台南市中西區的銀同社區,在里長鄭雀燕的熱心之下,以環保作為主軸,讓台南特有的巷弄文化也展現相當成果,包含巷弄藝術裝置,彩繪、花盆、花架,基本上都採用資源回收的材料:鐵桶、鍵盤、寶特瓶、廢棄腳踏車等,巷弄間也透過空間設計的模式,創造了相當的視覺性。目前所思索的是這些社區營造出來的成果,要如何回饋到社區中。

四是位於西區的松安社區,是早期灣裡地區早期發展的聚落之一。在三十多年前引進廢五金熔煉工業之後,雖改善社區的經濟狀況,但也使得社區改變了原有的風貌,以及破壞了附近的景觀與河川。目前社區也正積極的進行環保工作,組織社區民眾參與社區大小事。要如何走出廢五金之名,找尋新的產業型態,則是考驗著社區與成大團隊的智慧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台南市松安社區居民的信仰中心保安宮

 

內部團隊的凝聚

透過以上成大計畫執行的對象的簡介之後,發現不同社區需要各種專業領域創新能量的投入,因此在內部團隊執行上,首先強調第一線實踐工作者的訓練,每週一次的助理工作會議,除了一般行政事務報告外,每兩週都會加入社區參與經驗分享,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夠了解各個社區的狀況。其次,每兩週共同主持人會議,會針對在計畫的論述上,以及在研究課題的發揮上進行辯論,而這樣的辯論也帶動了計畫內的博士後與助理群的討論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台南市銀同社區小公園的廢棄物裝置藝術

然而「整合專業」總是需要耐心,因此博士後與助理群也自發性的召開不同層次的會議,包含小組間的溝通會、共同進行社區參訪、設立社區觀察員等等模式,積極建立一種team work的氛圍。在他們眼中所負擔的不僅僅是論述的爭論,同時也負擔著社區的期盼。這種第一線執行者的壓力,僅憑一人、一組的能量是很難承擔,且無助感將會不斷的增加。要如何整合工作團隊、凝聚共識,則需要另一種專業的誕生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生活空間組的陳世明老師化身成為「小明」

 

以專業來做整合:學習圈的操作

►學習圈的所引起的熱烈討論

學習圈是近年來在審議民主中發展出來的概念與工具,主要是改善以投票的民主理論,轉變成為以討論為主的民主機制。所關心的是如何擴大公共議題的關心,讓每個人都能發聲表達意見。

這一概念起初為公民參與組所引進,並且希望帶入社區進行共識的操作。然而在內部團隊訓練中,便以發生成效。十一月初,在整合平台組與公民參與組共同合作之下,博後與助理群也自動自發的參與學習圈的過程,一方面了解學習圈的操作,另一方面也在其中與其他成員共同分享了在計畫內執行的心聲。

►成大博士後與助理群自動發起的討論會

這個分享,並不是一種抱怨大會,而是一場場不斷學習滾動的過程。尤其第一場的「剖心」大會中,主持人彥然與怡婷設計兩道題目:一、身為本計畫的助理/博士後研究員,您對於本計劃有何期待?二是您在目前執行計畫之過程中,所遭遇的困境與問題?在這兩輪的討論下,彼此也提出自己的期待與遭遇的問題,同時也發現許多問題也發生在大家的身上。也促使了大家開始凝聚目前的問題,找尋優先順序的可能。在第一場次中,很難得的生活空間組的陳世明老師,化身成「小明」與我們共同參與討論,並且也完成了一次學習圈的操作。

 

學習圈的之後…

整合不僅需要耐心,同時也需要方法。在學習圈之後反省到的是:「整合」是需要專業者的帶領與引導,或者說「整合」本身就是一種專業。或許我們花費太多的禮貌在學術倫理與討論上,而忽略了形塑「具體問題」的可貴。學習圈的確幫助了大家在共識與行動力上的凝聚,整合腳步隨著一場場學習圈的滾動而逐漸「具體」。同時間,成大從未放鬆他們在第一線執行的工作。社區的訪視、基本資料的調查、地理資訊處理的相互教學、社區說明會的籌辦等仍在持續的進行。

►博士後與助理群在會後意猶未盡的繼續討論

►主持人彥然與學習圈的操作

或許兩三場的學習圈尚未有出現「具體問題」,但清晰可見的是整個博士後與助理群的行動是清楚而有自信,一種team work的氛圍隱然形成,每一個人到社區都感到是一股團隊力量的支持。

未來,成大團隊將會跨越專業,運用專業進入社區。學校與老師們的支持,博士後與助理群之間的相互支持,都可能成就著成大在行動研究上一種實踐的典範。或許所謂的「創新」就在那學習的剎那。

 

寶靜老師要出巡-參訪台南市松安社區側記

十一月初的豔陽,曬的台南好不舒服。寶靜老師風塵僕僕的來到台南松安社區。一方面希望透過親身的面會,能夠更了解目前社區所碰到的課題。另一方面也偕同松安社區的站長珮君、社區觀察員慈立、文浹,希望從社會工作的專業背景,透過訪問能提供更清楚的資訊與知識。

寶靜老師本身為內政部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委員,長期投入台灣高齡社會的研究。面對成大所選四個社區,都面臨有高齡化的趨向。因此,與里長夫人訪談的過程中,也分享許多目前政府推動的相關政策,以及這些政策所面臨的困境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寶靜老師拜訪松安社區里長與里長夫人

►寶靜老師參訪松安社區社區營造成果展

對於社區目前的狀況,包含社區照顧關懷據點,社區內相關活動設施,都一一親身試驗,並且詢問使用者的感受。對於里長與里長夫人的用心與熱情,寶靜老師更是感到欽佩。這兩位社區大小事的操刀手,總是相當的有耐心與愛心的對待社區的居民,並且時常探訪社區老人。

目前社區有發展一些手工藝,像是手做創意肥皂、編織包、布包等,許多作品都是來自於社區的婦女與老人共同創作,希望透過這些手工藝一方面能夠聚合大家的情感,另一方面也發展一些社區產業。

面對未來社區照顧的課題,當然除了社區內部組織仍需要持續的加強之外,也需要觀察更具社區特性的模式。透過這些社區參與觀察,里長夫人與寶靜老師都期待成大能夠有更創新的思維,並且搭配社區目前的能量一同實踐出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►寶靜老師與社區老人傍晚運動的邂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