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作坊

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

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

Vol.35 發刊

目次

實踐者群像

尋找另類的路徑:呂寶靜老師專訪

作者 / 黃靖玫

「目前所有的制度有沒有替代的可能?」不管是課程設計、學術研究,或是實踐工作,我們正在尋找有別於以往單一思維,或是標準的解答,試著用新的、另類的方式來處理實務工作;而採取不同路徑時,也就會出現不一樣的成果,經過不斷地反思、追索與實踐,或許在未來,這些取徑可以成為其他地區也適用的典範。

實踐者群像

人和事成:謝國興老師專訪

作者 / 郭怡棻

創新課程需要時間醞釀,才能發酵熟成,展現影響力。這樣的影響不僅改變老師,也改變學生。國興老師說:「這是一個『播種』的工作,選修課程學生的學習經驗會跟過去有很大的不同,這一點是很有意義的。不只是老師自己本身做改變,自己去開課、自己設計課程;選擇上這些課程的學生,他的學習過程和收穫,應該也會不一樣。所以,我覺得這計畫真的會建立一個新的典範。」

研究焦點站

是創新、還是走回原點?共享經濟的探討(中)

作者 / 黃昱珽

共享經濟企業建構一個網路的平台,媒合「閒置資源」與需求,從中抽取佣金,這樣的企業經營模式,相較於過去的業務,它的優勢究竟是什麼?本章將以目前共享經濟的龍頭企業Uber(「優步」)為例,來說明共享企業在市場策略上的盤算,以及它所相應產生的許多困難。

他山之石

日本見學記Ⅲ:保護社區存續的樫田小學

作者 / 郭怡棻

走過廢校危機,打破學區限制的樫田小學,十分清楚自己的定位:堅持尊重差異的小班教學,提供學生足夠的空間,能充分伸展自我;開放教室,走向戶外,學生隨時能親近自然,感受時序遞嬗、生命流轉;更主動連結人情綿密的社區網絡,形成新的學校、社區、家庭伙伴關係,共同撐起教養下一代的重責大任。讓活力慢慢注入山村,小校得以茁壯不廢,偏鄉總有人家安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