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作坊

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

瀏覽人次: 4659

文章分享:


讓月事成為女人真正的好朋友—棉樂悅事工坊

作者 / 阿桂


圖:在尼泊爾致力推廣女性月經教育的念慈。(林念慈提供)

在尼泊爾,有位臺灣女子,她以NGO的工作背景,在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谷中成立一座手作工坊,生產布衛生棉,在當地推廣女性月經教育。

她是林念慈,棉樂悅事工坊的創辦者。

念慈平均一年只有半年時間會在臺灣,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,很幸運地在臺灣見到念慈。她是一個長髮飄逸、說話輕柔的女子,受訪那天她披著原色的麻紗披肩,有種溫暖的悠閒氣質,聽她娓娓道來在尼泊爾感知的一切,你會覺得她確實是從山裡走來的,周圍的時間都因為她而慢了下來。

林念慈展開與尼泊爾的緣分,是工作的關係。2009年,任職於NGO的念慈被派駐到尼泊爾從事服務。到了當地,她便愛上了這個地方。

「尼泊爾這個地方,我去了十幾、二十次,每次都會有新的發現、新的視野展開。」她說。「尼泊爾是滋養人的土地,她教會我很多關於生活的想像。」

一開始,她帶領著一批青年志工,在尼泊爾協助開闢森林防火線,與居民熟稔之後,偶然之間,她聽到當地婦女訴說月事期間所面臨的諸多不便與歧視:不能碰到牛,否則會沒有牛奶;不能碰到男人、不能拜拜。以及受限於Chhaupadi習俗[1],在月事期間必須自我隔離,不能做飯,也無法吃到營養的食物。

當時的念慈,對於女性身體、月經、身體覺察、婦女衛教均非常陌生,是從來沒有接觸過的領域,因此若要做些什麼,來改善當地婦女月經來臨時的窘迫情況,也毫無頭緒。

圖:棉樂悅事的手工縫製布衛生棉。(圖片來源棉樂悅事工坊

直到2010年,她到了南印度的生態村Auroville[2]認識了布衛生棉。

布衛生棉多以棉布製成,較市售拋棄式衛生棉透氣,不易起濕疹。她親身試用之後,覺得很舒適,經期症狀也有改善,且花費較拋棄式衛生棉經濟,因此她決定帶到尼泊爾去推廣。

就這樣,她開始了推廣布衛生棉、推廣月事衛教的計畫。接下來兩年,她帶領當地的婦女一起手縫布衛生棉、舉辦工作坊、推動婦女衛教的研習。兩年下來的成果,受到當地婦女的歡迎,讓念慈起了成立布衛生棉社會企業的念頭。

於是,2012年,念慈辭去NGO的工作,成立了棉樂悅事工坊,以有機棉布料,生產環保布衛生棉。

經過約兩年的草創期,到現在邁入第四年,工坊的各項運作已趨於成熟。目前有六位生產人員、兩位管理職,共八名員工,每個月能生產七百到八百片布衛生棉,在首都加德滿都、香港、臺灣,均有店面能買到棉樂悅事工坊生產的布衛生棉,此外,在加德滿都每月的藝術市集裡(The Art Martket),也會看到她們的身影。

女性賦權的工坊經營模式

棉樂悅事是和當地一個女農蔬菜班合作。尼泊爾的偏鄉山地裡,這樣的女農十分常見:她們在家工作,養牛、養羊、照顧家裡的田,年紀很輕便結婚生子,操持家務,農事與整個家族的家務兩頭燒,使她們無暇照顧自己。她們有的人想要經濟獨立,或多一份收入,在山區卻苦無其他就業機會。

在與女農們的相處中,念慈體認到她們有著很大的內在力量與智慧,但卻長期地被他人、甚至自己忽略,因此將棉樂悅事工坊設立於山中的Hasera Farm樸門農場,以便給村子裡的婦女就業機會。


圖:工坊的成員以及她們的手縫布衛生棉成品。(圖片來源 棉樂悅事工坊

此外,工坊的經營模式,是以女性賦權(empower)的概念來管理的,目的在讓婦女認識到自己的力量。工坊裡的分工是採取職務認領的方式,有的人想當布的負責人,有的人想當生產線的管理者,都是採動機取向自行認領,而非老闆指派。

「如果今天她真的可以負責任,對工作的價值感、在工坊的貢獻就會被建立起來,她們就會覺得有力量。」念慈說。

有意願來工作者,有三個月的培訓與試用期,負責培訓的人員是工坊內年資最淺的員工,以一對一帶領的方式,教導試用期新進員工縫製布衛生棉,也觀察她和其他員工的相處狀況。從生產者成為教育者的過程裡,也漸漸培養出自己獨立運作事務的意識,在領導與被領導者之間,婦女們能感受到彼此賦權與尊重。

除此之外,工坊裡的雜項事務,也多和員工們共同討論決定。在提供經濟獨立的機會之際,員工不是只有成為受雇者而已,她們有自主決定的經驗,在這個過程中培養自我意識。

尼泊爾婦女的社會地位普遍低落,女權觀念薄弱,念慈覺得,如果想改善這種現象,「不用跟她們說,妳們社會地位低落,所以應該如何如何,」念慈說,「而是要在自我決策、自主決定的過程裡,讓她們看見自己的力量。」

在我們談話的前一天晚上,遠在尼泊爾的工坊員工,用facebook傳了張她們縫的成品:她們用布衛生棉,摘了鮮花束,排成了曼陀羅(Mandala)的形狀。


圖:棉樂悅事工坊所生產的布衛生棉與收納袋,都是採取環保的材料製成。(圖片來源 棉樂悅事工坊

從布衛生棉到女性力量的謳歌

棉樂悅事的布衛生棉運動,乍聽之下,其理念是為了幫助尼泊爾當地女性月事的去汙名化,但布衛生棉的意義可不只這些。很多國家、很多文化,對女性月事都有許多禁忌,而推廣布衛生棉,是「想邀請全世界的女性來榮耀她的子宮,榮耀她的經期」,讓她們跟月經重新以正面的態度連結起來。

「我真的是從布衛生棉,往內學習到了子宮,重返子宮。」她說。

她從月亮的盈缺談起。她認為月事的循環,與月亮的盈缺相對應,隨著子宮內膜的崩落,象徵的是一種能量的循環,就像月亮盈缺的循環一般,每次月事的來臨,便是一種重生的概念再現,是一種內在清理的過程。經期期間常有的虛弱感,便是由於內在重生之故。

「女人在月事的期間,應該要感恩自己的身體。」她說。

正面看待月事、善待自己,視月經為女人真正的好朋友,而非視月經為每個月一次的、令人煩躁的事務,而布衛生棉只是善待自己的媒介。甚至,念慈表示,月事的來臨是應該被慶祝的,她提及之後想辦的活動:在女孩月經初潮時,為初潮的女孩辦慶祝儀式,「榮耀月經,也榮耀子宮」。

不僅僅是尼泊爾的婦女,生活在現代社會中的女性,也長期忽略經期對女性的價值。重新和經期連結,學習到月經對我們的價值是什麼,才是念慈真正想做的事。

這讓我想起,有位愛好布衛生棉的友人曾說,她覺得與拋棄式衛生棉比起來,布衛生棉不僅環保,而且舒適,比較不會過敏,甚至生理期經痛,也似因舒適程度增加而有所改善。也許,在改善尼泊爾婦女衛教環境之外,布衛生棉所代表的理念,正是如此:藉由布衛生棉,改善月事的不適後,使女人們能重新以正面的方式看待月事,更是另一種女性自我賦權的表現吧!


影片:棉樂悅事工坊(Dharti Mata sustainable workshop)的背景與理念簡介。

談話到一半時,念慈說想喝咖啡,問我要不要也來一杯?我們的談話因此中斷,她手沖著尼泊爾的咖啡豆,我們有了暫時的靜默,卻令人感到很安適,這就是念慈所在的空間能帶給人的氛圍。也許就是她說的,陰性的力量。

競爭、精確,是現代工業社會生活的常見核心價值,念慈認為這是屬於「陽性的力量」,而「陰性的力量」,則是溫柔的、充滿情感的。念慈說,每個男女身上均有這兩種力量,生活的方向,應是使此兩種力量達到平衡。她說著關於尼泊爾、女人、月事的故事,緩緩地介紹尼泊爾棉麻做的圍巾、毛線、布衛生棉,這些小工坊都是理念相符的、卻少為人所知的……。一點一點地,那些來自遙遠國度的事,有著溫情與徐徐散發的溫度。這位在尼泊爾生活的臺灣女子,為我們展開的不只是布衛生棉社會企業的經營者,更是來自大地的、自然的女性謳歌。


[1] “Chhaupadi”尼泊爾語,是與印度教的種姓制度相關聯的一種女子月事習俗,僅發生在某些特定種姓的女子上。在該特定種姓女性在經期來時,就得住進一個小屋,通常是個位置在村落的邊緣、以茅草屋搭建的簡陋小屋,由於月經在當地被視為是污穢的,因此女子必須來這裡自我隔離,等經期結束。2005年該習俗已經被尼泊爾政府禁止,屬不合法的行為,首都加德滿都已很少見Chhaupadi,但偏遠的地方仍保留這樣的風俗。

[2] Auroville,常見的中文譯名有黎明之城、曙光村。位於南印度泰米爾納德邦,上世紀60年代靈修大師Mirra Alfassa夫人創辦,其理念是希望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能在那個地方和諧地生活在一起,共同尋求靈性,並將正面的力量帶給世界。目前村內人口約有兩千多人,來自世界各地。

〔延伸閱讀〕

喜馬拉雅山腳下的樂活新體驗:從一條防火線到尼泊爾新女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