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作坊

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

瀏覽人次: 3473

文章分享:


是創新、還是走回原點?共享經濟的探討(下): 共享經濟的再出發

作者 / 黃昱珽

共享經濟:另一種面貌

在探討了Uber、Airbnb這些近幾年來共享經濟的「明星」之後,本文最後將回頭探討共享經濟的另一個群體。此一群體的經營目標相當平凡,分享的物品也並不是前述房舍、轎車等高價值的資產。他們不容易成為國際資本、基金所青睞與投資的目標,卻是共享經濟開始發展的最原初型態,也保留了最激動人心的核心部分。

Rachel Botsman在2010年的TEDxSydney的演講中,指出在經歷了金融危機、經濟衰退等事件的接連打擊後,今日許多人開始反省,意識到他們其實購買了許多並不是「非買不可」的商品。演講中她舉了一個非常著名的例子:在美國,很多人都會買電鑽來打洞,進行家中的裝潢整修,這似乎是生活的「必需品」。可是實際上,一個人的一生,通常只會有12到15分的時間來使用電鑽,購買之後很快電鑽就會被放入家中不見天日的儲物角落,再也不會被利用到。

習以為常的大量消費,隨資本主義發展達到瓶頸,面臨難以為繼的困境。Botsman指出在在21世紀初期開始,一種她稱之為「合作消費」(collaborative consumption)的新型態消費形式逐漸發展,並於2008年後走向成熟。當人們意識到他們真的要的不是擁有電鑽、而是要電鑽打出來的洞時,他們發現到支付少量的使用費、向別人借用電鑽,是更好的主意。這樣新的消費模式變產生了。我們借用、和別人分享我們擁有的東西,不再需要刻意去商場購買,「我的東西就是你的」(What's Mine Is Yours)。

除了對現有的消費的省思之外,「合作消費」的成長同時也得利於相關技術的成熟。網際網路與手機APP程式介面的發展成熟,可說是這波風潮形成的必要條件。此外,地理資訊技術(GIS)的應用,讓一個人不僅能夠找到可以借給他電鑽的人,更可以找到最近的那一位。評價系統的建立,可以讓雙方理解雙方的「信用」紀錄,評估這次借用是否是個好的主意。正是因為這些技術的蓬勃發展,讓Botsman非常樂觀的相信,21世紀將是「合作消費」──分享彼此的物品,也就是「共享經濟」──的新世紀。

「萬物皆可借」的共享經濟

在2008年之後,大量的共享經濟網站開始浮現。一些網站包括了Ecomodo (2007); Crowd Rent和Share Some Sugar(2009),Thingloop、OhSoWe與SnapGoods(2010)等等。本文將介紹兩個性質相當不同的共享經濟網站,呈現出共享經濟中「萬物皆可借」的特性。

Landshare是Rachel Botsman的TED演講中即介紹的例子,它是一個2009年英國所啟動的土地分享計畫。Landshre提供媒介服務,讓Jones先生可以將自己家裡後院的土地外借給Smith先生耕種,兩人一起分享耕種的食物。有超過75,000的人登記計畫的網站,所提供的土地分佈在整個英國上。


圖:Landshare分享土地的情形(圖片來源)。

Kitchen Library則提供廚房用品的借用服務,並更進一步提供這些廚房用品的放置與管理。這個網站採取收費會員制,會員可以隨時向Library借用某個廚房用品一星期,使用完洗好再歸還。與最初的共享經濟模式相比,Kitchen Library提供的倉儲功能可以解決會員相互借用時可能產生的各種技術問題,例如臨時找不到物品、或者物品狀態不佳,引發雙方的糾紛等等。

這些案例展現出共享經濟的多樣性,「萬物皆可分享」的特質尤其顯得潛力無窮。自2010年起,共享經濟在網路上蓬勃發展,整個世界瀰漫起樂觀的氣氛。許多人藉此對整個資本主義的消費模式進行反思,重新認識到我們真正需要的,是一件物品的「使用價值」,不是它的所有權。整個社會不需要永無止盡地購買商品,使用一兩次之後就必須找個倉庫儲存起來,「分享」是個更好的主意。更樂觀的主張也開始浮現,認為共享經濟是資本主義經濟的「替代」(alternative)模式。


圖:Kitchen Library進行共享廚房用品的同時,也具有倉儲的功能(圖片來源)。

共享經濟:面對2017

倘若本文在2016年的前半年完成,那我們將會滿足於前一節最後的結論,積極鼓吹這一類共享經濟的模式,同時呼籲對於Uber、Airbnb這類大型跨國資本介入、打著「共享經濟」的名號,實際上卻是逃避各種稅賦與責任的新型態雇傭關係。不過現在已經是2017年,是時候從新對「共享經濟」的現況,加以慎重的檢視了。

相對於前一節所舉的各個例子所富有的啟發性,2016年的現實,則是毫不留情地潑下一盆冷水。這些關於共享經濟的網站及計畫,今日或者已經關閉、或者已經轉型。第一段的6個網站,在2015年以前都已經結束營運;Landshare計畫在經營了七年之後,於2016年2月24日宣告結束,至於Kitchen Library,則是在2016年9月1日結束。

經歷了約5年的發展之後,共享經濟迎來如此尷尬的情況。不可否認今日仍然有許多共享經濟的網站在運作,但是我們已經沒辦法像一、兩年前如此充滿自信,認為它可以取代資本主義的大量生產、大量消費的模式。今日共享經濟若要繼續進行下去,那麼它勢必要重新出發,調整自己所期待的位置、與資本主義的相對關係。

圖:Landshare 於2016年2月24日發布關閉通知、Kitchen Library於同年9月1日關閉網站。

社會連帶的重建

在共享經濟經營上的各項議題中,「社會連帶」的概念有相當的重要性。諸如「向鄰居借電鑽」的例子,充斥在這一波的浪潮中。在共享經濟描繪出獨特的意象中,我們不只是向別人借用、和別人分享所有物而已,我們會更進一步結交朋友、獲得獨一無二的體驗。沙發衝浪(couchsurfing)不僅是一個借宿的體驗,也包含一起共進早餐,暢談旅遊的所見所聞。

這種奠基於人際連帶的美好想像,在今日卻並非如此順理成章。都會裡的人們早已經不再和鄰居進行互動,更遑論登門拜戶、向鄰居借電鑽一用。地理資訊技術雖然提供了距離的資訊、讓人們可以快速地找到對象,但最遠的距離畢竟還是人與人之間名為「陌生」的無形阻隔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能夠迴避與他人建立社會連帶的「購買」,與「分享」相比起來,雖然可能會有更多的花費,反而是現代人比較優先的選擇。

要使共享經濟發揮效用,重建社會連帶是相當重要的,兩者之間可說是相輔相成。以一個城市、一個國家為範圍,建立大規模的相互借用的網絡,難度其實相當高。在經濟不景氣、每個人都手頭拮据的情況下,此一模式也許能夠發揮一時的效用,不過當經濟開始復甦時,人們很可能又會回到購買商品的習慣上,這也許正是這十年來共享經濟,自快速發展到面臨困局的最重要理由。

但是我們也必須指出,相較於這些以營利為目的、全國性的網站的消退,不少共享經濟的案例在社區層次的規模上,仍然穩定持續運作。這是因為社區裡人際關係是核心的組成部分,當社區面對經濟、高齡化等現實問題時,彼此借用、相互支持的共享經濟,就成為非常理想的解決方案。畢竟社區經營的核心任務,本來就是社會連帶的重建。

在過去幾年來,共享經濟被當成創業的理想方向,跨國資本挹注的案例更加深這種浪漫的想像。但是在2017年的今日,我們必須更持平地看待共享經濟、將它放在更正確的位置上。


〔相關連結〕

〈是創新、還是走回原點?共享經濟的探討(上)〉

〈是創新、還是走回原點?共享經濟的探討(中)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