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作坊

新作坊 Humanity Innov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

瀏覽人次: 2151

文章分享:


分享「有機」的生命力──吳美貌演講側記

作者 / 丁淑玲、張宏婷記錄

按:原本在財團法人生物技術研究中心擔任副研究員的吳美貌,因生病而慢下腳步,重新檢視自己的生活和飲食,之後運用自己生物研究的專業,一頭栽進輔導原住民使用微生物取代化學農藥的有機作農業,並創辦「台灣原味」協助部落進行有機轉型與作物推廣銷售工作。

東華大學東臺灣人文與環境研究及社會實踐中心於今年下半年,舉辦多場友善農業課程講座,其中一場以「『我為什麼投入有機農業?』談理念及作法」為題,邀請吳美貌分享從事有機農業的想法與作為。為了能讓更多朋友共享講座精彩內容,新作坊特別取得主辦單位授權刊出。


臺灣農業過去是採取補貼政策,但美貌老師認為,利用農業生態、濕地等方式來復育農田,不見得是要用量化生產,而是對生態的回饋,也能有補貼,其實對臺灣農地價值的提升是有幫助的。美貌老師提及,她在做生態調查時非常有感觸,再深入調查後會對世界投以不一樣的眼界,在農田裡看到的動物、昆蟲……在自然界中都各有各的重要位置。

地方要有「人」才能永續發展

美貌老師的團隊在推廣在地作物、促進在地就業機會等不遺餘力,她強調,一個地方要活躍,必須要有「人」才能永續發展。她在新竹、桃園等地區做集水區的保護,集水區周邊的部落都是圍著水庫,就像是圍著水庫的珍珠,但要如何在部落做農業轉型呢?美貌老師和農友溝通的方式是,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在集水區的範圍,若是使用農藥的話,下游不就會喝到「毒水」了嗎?雖然一開始只有一個部落在做有機,但影響力漸漸擴及到附近的部落,目前有將近四十個部落投入,有些幾乎全面採有機耕作,有些仍很遙遠,但,這是美貌老師在這裡陪伴了六年的成果啊。

 

令她印象極其深刻的是,在某次開著她的老爺車離開部落、在下山途中遇到之前輔導的農友開著新車上山,她發現,其實有機農業是很有潛力的,只是初期會比較辛苦,而她就是陪伴的角色,陪伴農友度過那最辛苦的時期。

有機教育從小紮根

推動校園有機日,讓學校的孩子能夠吃到社區的有機蔬果,就是一種社區支持農業的實踐。既能讓孩子吃得健康,農友的作物產銷也有了管道,因此美貌老師和新竹國小老師提議,讓國小學生們吃有機菜當營養午餐,起初以一餐23塊的價格來做午餐,只是都沒有肉類,孩子很難吃飽,這大概是唯一美中不足的了吧,後來透過募款,一餐增加至28元,讓學生營養更均衡。美貌老師進一步想到,為了讓老師們也參與其中,把校園有機日融入在自然課的生活教育中,為了這樣的推廣,寫了七冊教案,合作過九所小學,更因為做校園有機日,部落的有機作物都能順利銷售。

除此之外,美貌老師更去有機商店演講,假日也去賣菜,為得是能幫助農民完全的銷售農作物。以自己推動有機營養午餐的經歷,美貌老師觀察,花蓮在地有無毒農業的經驗,更有做有機營養午餐的條件。而從來沒有想過自己可以做這麼多事的美貌老師,她不拘限自己只能待在研究室裡打報告、寫論文投稿,而是出去跑部落,到處輔導有機農業。

美貌老師目前全力營造臺東的書屋,總共有九間,每間有15到20位學員,都是弱勢家庭的孩子,他們可以免費在書屋做課後輔導、技能學習等,因此目前的經費都是透過募款。而如果可以利用書屋周圍發展社區農業,家長也會有就業機會,更可以發展農業品、自行加工,漸漸形成自主自立的團體,這是目前美貌老師全力推動的。她觀察,在臺東、花蓮的人,其實和土地是非常親近的,若是沒有這樣的經驗,是讓人難以置信、也殊為可惜。畢竟,在都會區推行食農教育是非常困難,何況是在這麼親近土地的花東地區,更堅定了她要在臺東孩子的書屋做些什麼。美貌老師認為,社區支持型農業是為了傳達教育理念,透過農業來連接更多的可能。


圖:講座現場。

陪伴生產者開創質量並重的部落產業

陪伴了這麼多部落,美貌老師很清楚,任何部落的產業要長久的經營下去,沒有「量」是發展不出來的。以黑暗部落的金針產業為例,如果部落沒有足夠產量的金針,產業就無法維繫、支持部落生存。有些農夫喜歡種植多樣作物,照顧起來很累人,也較無法大規模發展成產業,但是多樣化有它的好處,就依照目的來做調整。

一項農產品要能有較多出路,讓越多消費者認識它,對農業發展較好,會吸引更多農友投入生產,有機會能做大生產面積,但是反過來,如果銷售不好,嚴重可能會讓產品消失。在培育小米這塊,美貌老師大力推廣,有開課程教消費者如何烹煮,臺灣小米和進口的小米烹煮方式不同,價格也會不相同,就必須教育大眾,為什麼要支持在地農業、支持在地農業的好處是什麼。

另一個關於洛神花的例子,美貌老師原先是在奇美和臺東的一些部落推廣蜜漬洛神,早期對洛神的想像侷限在中藥材的其一,讓農友不感興趣,美貌老師在部落推廣種植,保價收購製作成蜜漬洛神,當時跟臺東一位農友收購洛神花,一斤150元,現在已經跌至一斤50元,這表示洛神花有越來越多農友種。美貌老師開發蜜漬洛神,技術的難題也待克服,當時市場上的蜜漬洛神,添加太多人工物,顏色千奇百怪,因著市面的蜜漬洛神不健康,才讓美貌老師研發健康的蜜漬洛神推出後大受好評。


圖:協助農友研發不同的新產品,農作物的質與量提升了,部落產業才能長久經營下去。(圖片來源

這次的經驗,也讓她發現,每當要推廣新產品時,就必須先找到固定的客群,單一種商品會讓消費者厭倦,銷售就會下滑,需要不斷開發新產品,配合農友一定的銷售面積,美貌老師說,即使每一次重新研發新產品就等於要再重新開始,但部落的農作物值得她這樣做。

美貌老師很熱愛自己的工作,非常具有挑戰性。當時輔導書屋種植百香果,推薦農友使用有機農法,美貌老師用軍式教法,要求把覆土的帆布做高,排水做好,把田間的石頭撿起來,讓根能長得更好,教農友觀察葉子,透過葉子了解植物的需求,經過指導後的百香果,產量比前一年多十倍,也研發出百香果的食品。


圖:綠色保育標章。(圖片來源

綠色保育標章

有機農業到農業生態性,在石梯坪做復育的美貌老師,開始做生態調查,發現當地的生態性相當的豐富。她提到,綠色保育標章和有機認證是可以並行的認證,綠保標章是需要農友在自己的田裡找一個需要保育的動(植)物並進行保育,對生態保育有很大的幫助,能擴大棲林環境的保護,這同時也是生態農業的面積,促進農友友善耕作。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是綠色保育標章的申請對象,藉由綠保能有效保護到農田裡的動(植)物,許多濕地有申請綠保來保育生態,減緩氣候變遷的問題。林務局推動綠保是站在環境補償跟擴大環境保育,而農委會是要產量的提升,給多少經費,相對的產量就必須要有多少,是兩種不同的立場。

*本文經東華大學東臺灣人文與環境研究及社會實踐中心授權刊登,段落標題為編輯所加,原文發表於「什麼東東」臉書粉絲專頁


〔延伸閱讀〕

生命力新聞〈台灣「原」味 讓有機被看見

台灣原味官方網站

台灣原味臉書粉絲專頁